老人热晕家门口 体温高达41.6℃

发布日期:2016-08-12 来源:本站原创 浏览:

   这段时间,连日38℃、39℃的高温炙烤着通城大地,让广大市民苦不堪言。近日,市120急救中心接到求助电话,在市虹桥新村附近,一名59岁姚姓老人疑因中暑晕倒在地。120接报后迅速出车,一路狂奔,在虹桥新村接到这名患者,并将其迅速送至维多利亚线路检测。

  经诊断,姚师傅重度中暑,即热射病,急诊降温处理后被转至重症监护病房(ICU)抢救。

  三院ICU主任韩旭东主任医师表示,患者体温高达41.6℃,“就好像身体在烫水里泡了一下”,深度昏迷,浑身抽搐,血压下降,腹胀如鼓,病情十分危重。韩旭东主任深知,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,必须第一时间快速降温并行液体复苏治疗,若处理不当,患者将快速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(MSOF)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(DIC)等,多在24小时内死亡。

  抢救小组立即予4℃生理盐水2000ml快速静脉滴注,深静脉置管,胃管留置胃肠减压、灌肠,同时予冰毯机物理降温、机械通气、充分镇静控制抽搐、抗感染,抑制炎症反应、抗凝、输血、营养支持等积极处理,半小时内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(CRRT)。通过血液净化,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机体的核心体温,并有效清除炎性介质,减轻对组织器官的损害,维持内环境稳定,改善肾脏功能,降低DIC的发生,是救治危重热射病患者的希望。

  在不到1小时时间内,患者体温降至38℃,抽搐控制。第二天患者神志好转,体温未再升高,脏器功能稳定。

  经过积极抢救,患者神志转清,生命体征基本稳定,顺利拔除气管插管,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。

  参与抢救的三院ICU主治医师徐俊贤表示,姚师傅不幸重度中暑,一度生命垂危,但却非常幸运地在在短时期内脱离危险,未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,得益于市民迅速报告、120及早送医、三院ICU降温得力。

  笔者从三院急诊科主任徐建如主任医师处了解到,从7月中旬进入高温天以来,前来三院急诊就诊的中暑患者络绎不绝,最多时一天就抢救了10多人。

  徐建如主任介绍,中暑的患者大致可分为三类:一类是在家中“闷”着导致中暑的,老人和坐月子的产妇如果长时间呆在密闭、高温、不通风的房间内,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更高;一类发生在户外劳动和工作时;除了以上两类最为常见的中暑人群,还有一类主要见于汗腺功能障碍,如系统硬化病、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者,这类人群相对较少。

  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,中暑一般可分为先兆中暑、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(热射病)三类,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,在10~15分钟内,患者体温可达到40℃以上,常出现局部肌肉痉挛、高热、汗少或无汗、口干、尿少、昏迷、咳嗽、哮喘、呼吸困难、呼吸衰竭等现象,甚至出现急性肝、肾功能衰竭、心力衰竭、肺水肿、脑水肿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(DIC)等。若未能第一时间将昏迷人员送医快速降温并行液体复苏治疗,死亡率最高达70%以上。

  中暑发生后,无论轻重,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、通风的地方,迅速为其降温。可将病人衣服敞开,把脚抬高,用温或凉水冲淋或擦身,用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、腋下及大腿根部。对于轻度患者,可喝点盐水或服用降温药品,稍稍休息一般都可缓解,必要时需到医院补液;对于重度中暑(热射病)患者,时间就是生命,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,候援期间坚持为患者降温。有时,病人的肌肉会因热射病发生不自主的抽搐,发生这种情况时,不要在病人的嘴里放任何东西,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。若患者发生呕吐,应翻转病人的身体使其侧躺,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。

(王晨光)